代码 | 名称 | 当前价 | 涨跌幅 | 最高价 | 最低价 | 成交量(万) |
---|
今年以来,国内不少A股、港股创新药企凭借潜在BD(商务拓展)预期被投资者追捧 ,股价节节攀升 。特别是一些被视作与跨国药企合作或被收购潜在标的的企业,其股价涨幅位居板块前列。
近日,辉瑞宣布 ,拟斥资73亿美元收购减肥药物开发商Metsera。这一大手笔收购被普遍视为辉瑞重返减肥药赛道的重要信号,但也引发了国内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 。A股市场上,多家减肥药概念股的股价因此承压。
当辉瑞选择了Metsera而非中国企业时 ,外界不免追问:资本市场如今热炒的BD预期,能否真正兑现?
BD预期推动创新药行情
据医药魔方披露的数据,全球医药交易数量从2015年的358笔增至2024年的743笔 ,年复合增长率为8%,总交易金额从569亿美元跃升至1874亿美元。中国医药交易增速远超全球,交易数量从55笔增至213笔,总金额从31亿美元飙升至571亿美元 。
仅今年以来 ,三生制药 、石药集团、恒瑞医药等企业就相继斩获50亿美元以上的BD交易大单,其中,恒瑞医药与GSK(葛兰素史克)签署的总金额高达125亿美元的BD协议 ,更是创下中国创新药出海单笔BD交易的新纪录。
在针对国产创新药新一轮的估值逻辑中,BD是核心驱动力。从最早的康方生物、科伦博泰,再到百利天恒 、三生制药等 ,这些创新药企业在对外授权交易落地后,接连迎来股价的显著攀升 。
但在狂热的交易热潮背后,资金也开始出现分歧。过去 ,企业只要在业绩说明会或公告中透露“正在洽谈BD ”,股价就可能出现大幅拉升;而如今,投资者更倾向于审视交易的细节:首付款比例是否够高、合作方是否具备长期开发和商业化能力、未来收益分成是否清晰可期。没有这些实质性保障 ,单纯的“预告式BD”已很难再打动市场。
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丰富BD经验的科律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主管合伙人刘毅铭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行业内确实有种声音说,目前很多头部买家“该买的都已经买完了”,接下来的资产会面临估值下调 、议价更难的问题 。
刘毅铭举例称 ,现在GLP-1领域非常火,尤其是口服制剂、减脂不减肌的候选药物。“每一次产品迭代的时候,都有很多MNC(跨国药企)去买 ,这个时候(资产)价格确实是非常高的,但等到该买的都买好了,剩下的资产再要出售 ,就可能遇到定价不及预期的问题。 ”
此前也曾出现过多起“BD不如预期,公司股价不涨反跌”的情况 。今年6月,荣昌生物虽与VorBio订立关于泰它西普的海外授权协议 ,但由于首付款仅4500万美元,且交易买方VorBio公司质地较差,这笔BD并未达到市场预期。因此在消息披露后荣昌生物不涨反跌 ,当日H股盘中跌超25%,A股盘中触及跌停。
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恒瑞医药的头上,9月24日,恒瑞医药公告 ,公司与印度药企Glenmark Specialty签署瑞康曲妥珠单抗项目授权许可协议 。根据协议,Glenmark Specialty将向恒瑞医药支付1800万美元首付款,并有资格获得最高10.9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,以及根据销售情况支付的提成。但在BD公告披露次日,恒瑞医药股价高开低走,此后市场也表现平平。
更大的风险在于 ,BD能否落地往往取决于买方,也即跨国药企的战略需求和时机,国内创新药企业本身的主动权有限 。就比如这次辉瑞重金收购Metsera重返减肥药赛道 ,却波及到了国内的减肥药概念股:一旦预期落空,资本便会迅速转向,股价的波动也愈发剧烈。
事实上 ,在此前辉瑞与三生制药的合作中,康方生物也曾受到过波及,成为BD预期落空的一大受害者。在辉瑞最终选择三生制药之前,曾有投资者对辉瑞与康方生物海外合作方Summit更深入的合作甚至收购抱有期待 。资本市场上 ,三生制药与康方生物股价的此消彼长也印证了这一点。5月20日开盘,港股康方生物的股价就震荡走低,盘中一度跌超5% ,最终收报82.4港元/股,下跌1.38%。
好项目都被跨国药企买完了吗?
随着过去几年一系列高价授权和并购交易的落地,投资者开始担心 ,这场BD热潮是否已经接近尾声。如果跨国药企的需求逐渐减少,那么以BD为核心驱动力的中国Biotech估值逻辑,是否会面临重构?
“并不存在‘好项目都被跨国药企买完了’的情况 ,机会仍在不断涌现,中国Biotech(生物科技公司)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。”华领医药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(CEO)陈力近期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专访时强调。
按照陈力的观察,跨国药企大概每隔5到10年就会调整一次研发战略。过去大家一窝蜂涌入PD-1 、GLP-1赛道 ,现在随着仿制药的进入,热潮逐渐降温;如今ADC(抗体药物偶联物)、双抗等新技术开始崛起,每一次产业热点更迭,都会带来新的BD机会 。
这种观点也得到刘毅铭的呼应。刘毅铭指出 ,跨国药企来中国的目的非常明确,它们心里有一张“采购清单 ”,比如想找某个靶点、某类抗体、某类适应证下的资产。这就意味着 ,中国Biotech企业如果能“看人下菜碟”,针对这些高需求方向做出买方真正想要的资产,就更容易达成交易 。
而从行业趋势来看 ,买家的口味也在变化。据医药魔方披露的数据,从交易项目类型来看,ADC和双抗药物已成为当前国产创新药的出海主力 ,同时License-out(海外授权)项目研发阶段趋于早期,这意味着跨国药企对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认可度不断提升,愿意为早期项目承担更大风险。
对此 ,药明合联CEO李锦才在接受包括《每日经济新闻》在内多家媒体采访时指出,最初几年,大部分出海项目集中于临床阶段 。海外公司,尤其是跨国制药公司意识到 ,若不进入该赛道,将会在竞争中落后。因此,他们首要考虑的是临床项目 ,因其能够快速见到成效,可最快地对自身产品线形成补充。
“近年来,我们逐渐观察到 ,越来越多处于更早期阶段的产品线也开始出海,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现象 。其原因在于,起初 ,一些大型公司为进入该赛道,从临床阶段的产品线入手。随后,他们发现ADC药物 、其他药物偶联物(XDC)是极为重要的增长驱动力。故而 ,他们不再满足于仅拥有一两个产品,而是期望构建一个产品组合(Portfolio)。”李锦才称,若要构建产品组合,就不能仅关注临床阶段的项目 ,所以他们开始关注更早期的项目,如此一来,在时间维度上能够持续有新的产品涌现 。而且 ,产品组合意味着还需关注更新颖的事物,而许多新颖的事物往往处于更早的研发阶段。
GLP-1赛道中,产品组合的重要性更为凸显。在近期的交易中 ,辉瑞之所以选择了Metsera,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后者在减肥药以及降糖领域的广泛布局,通过收购Metsera ,辉瑞一口气获得了包括长效注射GLP-1、胰淀素类似物、口服GLP-1及联合疗法在内的管线,弥补了自身在减重管线上的缺憾 。
延伸阅读
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:安全炒股股票配资门户-辉瑞挥舞支票杀回减肥药市场 据称拟斥资73亿美元收购Metsera
线下配资平台:全国股票配资-突发大利好 直线涨停!创新药概念股大涨 硅能源板块异动拉升
我要配资网股票平台:如何加杠杆炒股-中国创新药“出海潮”正酣:石药集团50亿美元BD交易来袭
配资股票平台:配资在线论坛-创新药板块“过热”?绩优基金限购背后的投资逻辑
网上购买股票怎么开户:配资平台排名前十的-百亿美元对外授权大单背后:国产创新药如何不断进阶?
炒股配资平台查询:股票配资正规平台-估值直逼5000亿美元!OpenAI洽谈新一轮员工股权出售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